上市公司打响“卡脖子”攻坚战 科技自立自强激活新引擎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时指出,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包括量子信息、星际探测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被‘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我们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年,我国不少领域技术从跟跑、并跑,再逐步到领跑,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着明显短板。芯片、工业软件、种源等行业“卡脖子”问题仍旧突出,这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在产业链环节面临颇为严峻的挑战。
“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还是坚持创新与转型,创新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效、有质量、开放式的创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是技术本身,更需要政策、环境、人才等发挥综合效力。上市公司要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动力,早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产业专家、公司高管都强调,企业面对“卡脖子”问题,要加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但也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力求多方协同,以科技自立自强来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卡脖子”攻坚战迫在眉睫
去年以来,芯片紧缺问题愈发严重,“缺芯”限制了汽车、手机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攻坚战已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已掌握了绝大部分汽车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装备的生产制造技术,具备了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核心技术,例如芯片、高速轴承、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部件存在“卡脖子”困境。
“由于车规级芯片存在研发周期长、创业门槛高的特性,此前许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这一赚钱慢的行业。但目前来看,汽车产业对芯片底层投入重视起来。”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汽车智能芯片和操作系统只有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到2023年,如果国内任何一个汽车智能芯片赛道的玩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做不到前三,那就基本失去了参加决赛的入场券。所以我国企业必须要先发制人,对标特斯拉的芯片基本要在今年年内推出,并完成与汽车的适配。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芯片产业的设计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制造环节,由于光刻机被国外垄断,一些高纯度材料和一些化学制剂生产不出来,制约了芯片产业的发展。
工信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外不允许芯片的关键零部件进入到中国,但没有关键零部件的话,中国企业很难掌握先进芯片的制造能力。芯片问题不仅困扰着汽车行业,也困扰着消费电子行业。
相比于汽车缺“芯”,工业软件“卡脖子”现状也不容忽视。2020年,哈工大等被禁用商业数学软件MATLAB引发市场关注,这也让我国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现状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望软件技术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软件行业相比于其他软件行业,具有专业性高、与具体行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对软件的储存、计算能力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与国外工业软件相比,中国工业软件起步晚,资源投入和技术储备不足,整体尚未能在技术与服务水平上超越国际巨头。”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仍面临着现实的不足:一是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投入有限;二是从产品功能、性能、核心技术角度看,国产CAD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国内工业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对此,胡麒牧表示,工业软件领域国外厂商利用长期的技术优势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另外国内工业软件生态链上的企业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应用能力和产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种源产业“卡脖子”攻坚战也吹响号角。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随后,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调研时表示,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缩小生猪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